壓鑄加工在壓鑄生產中,正確采用各種壓鑄工藝參數是獲得優良壓鑄件的重要措施,而金屬壓鑄模則是正確地選擇和調整有關工藝參數的基礎。所以,能否順利進行壓鑄生產、壓鑄件質量的優劣、壓鑄成型效率以及綜合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屬壓鑄模結構的合理性和技術的先進性以及模具的制造質量,在壓鑄生產中,壓鑄模與壓鑄工藝、生產操作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密切關系。所以,金屬壓鑄模的設計,實質上是對壓鑄生產過程中預計產生的結構和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通過分析壓鑄件的結構特點,了解壓鑄工藝參數能夠實施的可能程度,掌握在不同情況下的填充條件以及考慮對經濟效果的影響等因素,設計出結構合理、運行可靠、滿足生產要求的壓鑄模。
壓鑄加工由于金屬壓鑄模結構較為復雜,制造精度要求較高,當壓鑄模設計并制造完成后,其修改的余地不大,所以在模具設計時應周密思考,謹慎細膩,力爭不出現原則性錯誤,以達到經濟的設計目標。壓鑄模具設計時,應充分了解壓鑄件的主要用途和與其他結構件的裝配關系,以便于分清主次,突出模具結構的重點,以獲得符合技術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壓鑄件,結合實際了解現場模具實際的加工能力,如現有的設備和可協作單位的裝備情況,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設計出符合現場實際的模具結構形式。
壓鑄加工對于較復雜的成型零件,應重點考慮符合實際的加工方法,是采用普通的加工方法,還是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當因加工設備所限,必須采用傳統的加工方法時,應考慮怎樣分拆、鑲拼才更易于加工、拋光,更能避免熱處理的變形,以保證組裝的尺寸精度。壓鑄模具應適應壓鑄生產的各項工藝要求,選擇符合壓鑄工藝要求的澆注系統,特別是內澆口位置和導向,應使金屬液流動平穩、順暢,并有序地排出型腔內的氣體,以達到良好的填充效果和避免壓鑄缺陷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