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飛邊問題
1. 問題描述
飛邊是指在壓鑄過程中,金屬液從模具的分型面、滑塊間隙或頂針孔等部位溢出,形成多余的薄片金屬。這不僅影響鑄件的外觀,還可能導致后續加工和裝配的困難。飛邊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合模力不足、模具精度差或壓鑄參數不合理。
2. 解決方法
模具調整:檢查模具的分型面是否平整,如有磨損或變形應及時修復。對于滑塊和頂針等活動部件,要確保其配合精度,調整間隙至合適范圍,一般滑塊間隙控制在0.03-0.05mm左右。同時,定期檢查和維護模具的導向機構,保證模具合模時的準確性。
壓鑄參數優化:適當增加合模力,根據鑄件的尺寸和形狀,合理調整合模力大小。例如,對于較大尺寸的鋁合金鑄件,合模力可增加到500 - 800噸。另外,調整壓鑄速度和壓力,避免金屬液在型腔內流動速度過快而產生飛邊。
二、冷隔問題
1. 問題描述
冷隔是指在壓鑄過程中,兩股金屬液流匯合時,未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在鑄件表面形成類似裂紋的痕跡。這是因為金屬液溫度過低、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或者壓鑄速度過慢等原因導致的。冷隔會降低鑄件的強度和密封性。
2. 解決方法
金屬液溫度控制:準確測量和控制金屬液的澆注溫度,對于不同的壓鑄合金,溫度要求不同。如壓鑄鎂合金時,澆注溫度一般在680 - 720℃。使用合適的加熱設備和測溫儀器,確保金屬液溫度穩定在合適范圍內。
澆注系統優化:檢查澆注系統的設計,包括澆口、流道和內澆口的尺寸和形狀。增大澆口和內澆口的截面積,使金屬液能夠更快速、順暢地進入型腔。同時,合理設計澆注系統的布局,盡量減少金屬液的流程和拐彎,防止出現金屬液流中斷的情況。
壓鑄速度調整:適當提高壓鑄速度,讓金屬液在型腔內能夠快速地填充,減少金屬液流匯合的時間,降低冷隔出現的概率。但要注意壓鑄速度不能過高,以免產生其他質量問題,如飛邊。
三、表面粗糙度問題
1. 問題描述
鑄件表面粗糙主要表現為鑄件表面有明顯的紋理、凹坑或凸起,不符合產品設計要求。這可能是由于模具表面質量差、壓鑄工藝參數不當或者脫模劑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
2. 解決方法
模具表面處理:對模具表面進行細加工和拋光處理,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潔度。對于要求較高的鑄件,模具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0.8 - Ra1.6μm之間。定期對模具進行維護,清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層。
壓鑄工藝優化:調整壓鑄壓力和速度,使金屬液在型腔內能夠均勻地填充,避免出現金屬液對模具表面的沖擊過大而導致模具表面損傷。同時,合理控制模具溫度,防止金屬液在模具表面凝固過快而形成粗糙表面。
脫模劑管理:選擇合適的脫模劑,根據鑄件的合金種類和模具材料進行匹配。正確使用脫模劑,控制脫模劑的噴涂量和均勻度,避免脫模劑過多而影響鑄件表面質量。